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_知识点总结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
首页>学习园地>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平面...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2012-12-25 收藏

  教学内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基础知识精讲】

  1.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如下三种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上的所有点在平面内,根据公理1,如果直线上有两个点在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直线a在平面α内,记作aα.

 

  (2)直线和平面相交——直线和平面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记作a∩α=A

  (3)直线和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记作a∥α.

  直线和平面相交或平行两种情况统称直线在平面外,记作aα.

 

  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

  判定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简记“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即 a∥b,aα,bαa∥α

 

  证明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方法有:

  ①依定义采用反证法

  ②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也可证明

  3.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性质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即 a∥α,aβ,α∩β=ba∥b.

 

  这为证线线平行积累了方法:

  ①排除异面与相交 ②公理4 ③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重点难点解析】

  本节重点是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难点是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的应用.

  例1 如图,ABCD和ABEF均为平行四边形,M为对角线AC上的一点,N为对角线FB上的一点,且有AM∶FN=AC∶BF,求证:MN∥平面CBE.

  

 

  分析:欲证MN∥平面CBE,当然还是需要证明MN平行于平面CBE内的一条直线才行.题目上所给的是线段成比例的关系,因此本题必须通过三角形相似,由比例关系的变通,才能达到“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的转化.

  证:连AN并延长交BE的延长线于P.

  ∵ BE∥AF,∴ ΔBNP∽ΔFNA.

  ∴ =,则=.

 

  即 =.

 

  又 ==

 

  ∴ =.

 

  ∴ MN∥CP,CP平面CBE.

 

  ∴ MN∥平面CBE.

  例2 一直线分别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它们的交线平行.

  已知:α∩β=a,l∥α,l∥β.求证:l∥a.

  

 

  分析:由线面平行推出线线平行,再由线线平行推出线面平行,反复应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证明:过l作平面交α于b.∵l∥α,由性质定理知l∥b.

  过l作平面交β于c.∵l∥β,由性质定理知l∥c.

  ∴ b∥c,显然cβ.∴ b∥β.

 

  又 bα,α∩β=a,∴ b∥a.

 

  又 l∥b.

  ∴ l∥a.

  评注:本题在证明过程中注意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和使用.

  例3 如图,在正四棱锥S—ABCD中,P在SC上,Q在SB上,R在SD上,且SP∶PC=1∶2,SQ∶SB=2∶3,SR∶RD=2∶1.求证:SA∥平面PQR.

  

 

  分析: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必须在平面PQR内找一条直线与AS平行即可.

  证:连AC、BD,设交于O,连SO,连RQ交SO于M,取SC中点N,连ON,那么ON∥SA.

  ∵==

 

  ∴RQ∥BD

  ∴==

 

  ∴=∴PM∥ON

 

  ∵SA∥ON.∴SA∥PM,PM平面PQR

 

  ∴ SA∥平面PQR.

  评析:利用平几中的平行线截比例线段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等知识促成“线线平行”向“线面平行”的转化.

  例4 证明:过平面上一点而与这平面的一条平行线平行的直线,在这平面上.

  

 

  证明 如图,设直线a∥平面α,点A∈α,A∈直线b,b∥a,欲证b

α.事实上,∵b∥a,可确定平面β,β与α有公共点A,∴α,B交于过A的直线c,∵a∥α,∴a∥c,从而在β上有三条直线,其中b、c均过点A且都与a平行.于是b、c重合,即bα.

 

  【难题巧解点拨】

  例1 S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任意一点,E、F分别在AD、CD上,且AE∶AD=CF∶CD,BE与AS相交于R,BF与SC相交于Q.求证:EF∥RQ.

  

 

  证 在ΔADC中,因AE∶AD=CF∶CD,故EF∥AC,而AC

平面ACS,故EF∥平面ACS.而RQ=平面ACS∩平面RQEF,故EF∥RQ(线面平行性质定理).

 

  例2 已知正方体ABCD—A′B′C′D′中,面对角线AB′、BC′上分别有两点E、F且B′E=C′F求证:EF∥平面AC.

  

 

  分析 如图,欲证EF∥平面AC,可证与平面AC内的一条直线平行,也可以证明EF所在平面与平面AC平行.

  证法1 过E、F分别做AB、BC的垂线EM、FN交AB、BC于M、N,连接MN

  ∵BB′⊥平面AC ∴ BB′⊥AB,BB′⊥BC

  ∴EM⊥AB,FN⊥BC

  ∴EM∥FN,∵AB′=BC′,B′E=C′F

  ∴AE=BF又∠B′AB=∠C′BC=45°

  ∴RtΔAME≌RtΔBNF

  ∴EM=FN

  ∴四边形MNFE是平行四边形

  ∴EF∥MN又MN平面AC

 

  ∴EF∥平面AC

  证法2 过E作EG∥AB交BB′于G,连GF

  ∴=

 

  ∵B′E=C′F,B′A=C′B

  ∴=∴FG∥B′C′∥BC

 

  又∵EG∩FG=G,AB∩BC=B

  ∴平面EFG∥平面AC

  又EF平面EFG

 

  ∴EF∥平面AC

  例3 如图,四边形EFGH为四面体A—BCD的一个截面,若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求证:(1)AB∥平面EFGH;(2)CD∥平面EFGH

  

 

  证明:(1)∵EFGH为平行四边形,∴EF∥HG,

  ∵HG平面ABD,∴EF∥平面ABD.

 

  ∵EF平面ABC,平面ABD∩平面ABC=AB.

 

  ∴EF∥AB,∴AB∥平面EFGH.

  (2)同理可证:CD∥EH,∴CD∥平面EFGH.

  评析:由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课本难题解答】

  1.求证: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和一个平面相交,那么另一条也和这个平面相交.

  已知:a∥b,a∩α=A,求证:b和α相交.

  

 

  证明:假设bα或b∥α.

  若bα,∵b∥a,∴a∥α.

 

  这与a∩α=A矛盾,∴bα不成立.

 

  若b∥α,设过a、b的平面与α交于c.

  ∵b∥α,∴b∥c,又a∥b ∴a∥c

  ∴a∥α这与a∩α=A矛盾.∴b∥α不成立.

  ∴b与α相交.

  2.求证:如果两个相交平面分别经过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们的交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已知:a∥b,aα,bβ,α∩β=c.

 

  求证:c∥a∥b

  

 

  

 

  【命题趋势分析】

  本节主要掌握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与应用,它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难度适中,因此学习好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典型热点考题】

  例1 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若直线m、n都平行平面α,则m∥n;

  B.设α—l—β是直二面角,若直线m⊥l,则m⊥n,m⊥β;

  C.若直线m、n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且m⊥n,则n在α内或n与α平行;

  D.设m、n是异面直线,若m和平面α平行,则n与α相交.

  解 对于直线的平行有传递性,而两直线与平面的平行没有传递性故A不正确;平面与平面垂直可得出线面垂直,要一直线在一平面内且垂直于交线,而B中m不一定在α内,故不正确;对D来说存在平面同时和两异面直线平行,故不正确;应选C.

  例2 设a、b是两条异面直线,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a、b都垂直

  B.有一平面与a、b都垂直

  C.过直线a有且仅有一平面与b平行

  D.过空间中任一点必可作一条直线与a、b都相交

  解 因为与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所以A不对;若有平面与a、b都垂直,则a∥b不可能,所以B不对.若空间的一点与直线a(或b)确定的平面与另一条直线b(或a)平行,则过点与a相交的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它不可能再与另一条直线相交,所以D不对,故选C.

  例3 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得三条交线,若有两条相交,则第三条必过交点;若有两条平行,则第三条必与之平行.

  已知:α∩β=a,α∩=b, ∩α=c.

 

  求证:要么a、b、c三线共点,要么a∥b∥c.

  

 

  证明:①如图一,设a∩b=A,

  ∵α∩β=a.

  ∴aα而A∈a.

 

  ∴A∈α.

  又β∩=b

 

  ∴b,而A∈b.

 

  ∴A∈

.  则A∈α,A∈,那么A在α、的交线c上.

 

  从而a、b、c三线共点.

  ②如图二,若a∥b,显然c,b

 

  ∴ a∥

 

  而 aα, α∩=c.

 

  ∴ a∥c

  从而 a∥b∥c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

  1.如果直线a平行于平面α,直线b∥a,点A∈α,A∈b,则b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b∥α B.b∥α

  C.b∥α或bα D.b∩α=A

 

  2.如果AB、BC、CD是不在同一平面内的线段,那么经过它们中点的平面和直线AC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AC在平面内 D.以上都有可能

  3.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和这个平面内的直线的关系是( )

  A.异面 B.相交

  C.异面或平行 D.异面或相交

  4.若AB、BC、CD是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线段,它们的中点分别是P、Q、R,且PQ=2,QR=,PR=3,则AC与BD所成角为( )

 

  A.60° B.30° C.90° D.120°

  5.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α内的所有直线都与直线a异面

  B.α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

  C.α内的直线都与a相交

  D.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

  6.直线a∥平面α,P∈α,过点P且平行于a的直线( )

  A.只有一条,不在平面α内 B.有无数条,不一定在α内

  C.只有一条,且在平面α内 D.有无数条,一定在α内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α,bα,则a∥b B.a∩α=P,bα,则a与b不平行

 

  C.aα,则a∥α D.a∥α,b∥α,则a∥b

 

  8.若α∩β=a,l∩α=M,l∩β=n,则a和1( )

  A.异面 B.可平行

  C.相交,平行 D.异面,平行

  9.若a∥b,b∥α,则( )

  A.a∥α B.a∩α=A

  C.a与α不相交 D.以上都不对

  10.直线和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 )

  A.一条直线不相交 B.两条相交直线不相交

  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 D.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

  二、填空题

  1.过平面外一点作一平面的平行线有 条.

  2.若a∥平面α,b∥平面α,那么a,b的位置关系是 .

  3.A、B、C、D四个点不在同一平面内,到这四点距离都相等的平面有 个.

  4.已知直线a∥b,直线a∥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三、解答题

  1.四面体A—BCD,被一平面所截,截面EFGH是一个矩形.

  (1)求证:CD∥平面EFGH.

  (2)求异面直线AB、CD所成的角.

  2.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O是底面ABCD的中心.

  求证:OC1∥平面AB1D1

  【素质优化训练】

  1.如图,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

  

 

  求:(1)A点到CD1的距离.

  (2)A到BD1的距离.

  (3)A点到面BDD1B1的距离.

  (4)A点到面A1BD的距离.

  (5)AA1到面BB1D1D的距离.

  2.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E、F分别为AB、AD的中点.

  求证:EF∥平面BDC.

  3.已知:a∥平面α,P∈α,P∈b,且a∥b.

  求证:bα.

 

  4.用平行于四面体ABCD的一组对棱AC和BD的平面截此四面体得一四边形MNPQ.如图:

  

 

  (1)求证:MNPQ是平行四边形.

  (2)若AC=BD,能截得菱形吗?如何截?

  (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截得一个矩形?

  (4)在什么情况下,能截得一个正方形吗?如何截?

  (5)若AC=BD=a,求证:平行四边形MNPQ的周长一定.

  (6)若AC=a,BD=b,AC和BD所成的角为θ,求平行四边形MNPQ面积的最大值,此时如何截取?

  【生活实际运用】

  教室内,日光灯管所示直线与地面平行,若想在地面上作出一条直线与灯管所示直线平行,该怎样作出?

  提示:只需由灯管两头和地面引两条平行线,两条相交线与地面的交点连线就是与灯管平行的直线.

  【知识验证实验】

  一根长为a的木梁,它的两端悬挂在两条互相平行的,长度都为b的绳索下,木梁处于水平位置,如果把木梁绕通过它的中点的铅垂轴转动一个角度φ,那么木梁升高多少?

  

 

  提示 设M、N为悬挂点,AB为木梁的初始位置,那么AB=a,MA∥NB,MA=NB=b,∠A=∠B=90°.

  设S为中点,L为过S的铅垂轴,那么L

平面MANB,木梁绕L转动角度φ后位于CD位置,T为CD中点,那么木梁上升的高度为异面直线AB与CD之间的距离ST.

 

  在平面MANB中,作TK∥AB,交MA于K,则AK=ST.

  设ST=x,则x=b-KM.又KT=CT=,∠KTC=φ,有KC=asin.

 

  从而KM=

.

 

  ∴x=b-

.

 

  【知识探究学习】

  三棱锥O—ABC的三条侧棱OA,OB,OC两两垂直,底面ABC上有一点P到各侧面的距离分别为2cm、3cm、6cm,求点P到棱锥顶点O的距离.

  

 

  提示:如图,经过补形.

  OP==7cm.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B 2.A 3.D 4.C 5.B 6.D 7.B 8.A 9.C 10.D

  二、1.无数 2.平行、相交、异面 3.7 4.b∥α或bα.

 

  三、1.(1)略 (2)90°

  2.设正方形A1B1C1D1的中心为O1,证明AO1∥OC1即可.

  【素质优化训练】

  1.(1)(2)(3)(4)(5)

 

  2.略

  3.证:在α内取一点A(A异于P).∵a∥α.∴A

a,∴a、A确定平面β,设α∩β=a′,则a∥a′,又a∥b,∴a′∥b.

 

  若bα,则由于b∩α=P,且Pa′.∵a′α.

 

  ∴b与a′为异面直线,这与a′∥b矛盾.∴bα.

 

  4.(1)略 (2)当M为AB中点时 (3)当AC⊥BD (4)当AC=BD,AC⊥BD,且M为AB中点. (5)2a (6)设MQ=x,PQ=y,=.S□=absinθ≤absinθ,Q为AD中点时取等号.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