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案例(含语言设计)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案例(...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小学数学课...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案例(含语言设计)

2016-01-26 收藏

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评价语言是课堂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也是对各个学习环节和内容的一种引导,更是对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激励 。

数学课堂的评价语言,往往因为教师的一时疏忽而造成一些教育教学的缺憾,如因为评价不准确而产生误导、因为缺乏激励性而导致效能平平、因为不够幽默而使学生产生腻烦心理等等。

这几年在听课和学习过程中慢慢发现,我们数学课堂有时因为教师评价语言的匮乏单一,因为教师评价语言的策略技巧不够而错失了一个个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思考好机会,而一个原本可以兴趣盎然,高潮迭起的课堂但最后却平平淡淡的草草收场。所以,我今天从分析现象和解决问题入手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

一、归纳现象

现象一:单一的评价

1、评价语言 应付单一

一位教师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请学生举出生活中见过的梯形的例子。一名学生回答:“我的这块橡皮是梯形的。”一边说,一边高举着橡皮。老师说:“不错。”一名学生回答:“爬楼梯用的梯子是梯形。”老师说:“哦,好,还有谁来?”又有学生回答:“车前盖是梯形。”“你真行,我都没想到。还有吗?”教师对学生说出的种种答案,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不错!”“真好!”“你真行!”的赞扬声不绝于耳。

有些教师课堂调控技巧缺乏,面对学生纷繁复杂的回答,穷于应付。无奈之下,只好用些语气词“恩”、“哦”来连续应付学生的回答,在发现学生回答不够完整或不够深刻时,往往只会说“请坐”(手势),来,谁还会回答?或者说:“这样啊,下一位——”或者说:“太棒了,太好了”等等。这几种评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教师没有真正评价学生,学生无法从老师的这类评价语言中获得肯定或否定。即使象“好的”这类评价语言,看似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但因为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所以最终无法肯定自己。因此,这种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2、评价语言重复单一

课堂上教师语言罗嗦,轻率重复学生或自己的话。当然,有的时候重复是必要的,比如要突出某个重点内容或独特的见解,学生的发言声音较轻导致大家没听清楚等。但是,更多时候,教师的口头重复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例如:我校有位老师的口头语“也就是说”使用频率很高,又一次我特意记录了一下竟然十分钟说了120多次。如对学生一般性回答和评价的重复等。这样的口头评价挤占了许多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必然导致课堂节奏迟缓,枯燥乏味,效率不高。

3、评价语言情感单一

老师的表情没有变化,总是一个表情用一节课,甚至是一年。有的是一直微笑,有的一直很严肃,有的一看就像没有精神。这些单一的表情时间久了必然导致学生厌烦。比如校有一位老师基本功很好,教学成绩也很好,就是上课表情很严肃,从来不笑。

4、评价语言维度单一

重一维,不重三维。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之中,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中往往感觉到老师们只考虑到学生的答案是不是你心里预期的答案,而很少考虑学生是怎么想到的?为什么这样想?当听到不符合你预期的答案时就会简单否定。以致造成这样一种怪现象:只要学生的回答命中了老师预设的答案,教师就说“对”反之,哪怕你的答案再有创意,教师也要“力扭乾坤”,把学生的回答拉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可以看出,这些教师的评价对象其实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给出的答案;他所关心的仅仅是学生的回答结果与他预想的是否一致,在这样的教学目的的指导下,学生往往会冷落甚至不断地被否定;而老师为 ,会“百折不挠”地拷问学生,结果问得老师身心疲惫,学生稀里糊涂。所以如何立足于以学生为本,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并较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现象二:不恰当的评价

1、言辞不当、过当

(一)以优等生为中心定势。 上课时,教师往往喜欢请学习较好的和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请优等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满脸欣慰。请差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往往焦躁不安,一旦答错了就满脸失望,甚至忍不住打断学生的发言以“遮丑”;好不容易答正确了,说:“啊,连你都讲得这么好,真不简单!”“今天你终于讲对了一次!”一次考试过后我班陈伟凡考了100分,因为该生平时很少得满分,所以我就没过脑子说了一句:看你平时不咋地,关键时刻还行。孩子回家跟妈妈说了,妈妈听出来这话的意思不对啊,就打电话给我。诸如此类,教师以优等生的思维水平为标准去衡量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对于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学生,老师很少有评价。课堂上看似动起来了,其实只是教师和优等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大部分学生被晾在那儿,难以享受到教师课堂评价的雨露滋润。

(二):评价过度 一是把表扬作为激励学生的唯一手段,在课堂上经常毫无理由地赞扬学生甚至讨好,简直是难以让人容忍。如有位教师上《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课时,学生们出示了自己的好字好画与科技作品。教师一看见好字,就说“写得太好了,长大准是一个书法家,请同学们鼓掌”看到科技作品,就说“太有创意了,长大准又是一个爱因斯坦。”“你真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再没有人比你出色了”如此表扬已经失去它应有的意义与价值,也容易使学生迷失自己,更使学生的耐挫折的承受力大打折扣。 二是批评、讽刺过于严厉,态度简单粗暴。使学生难以接受。有这样一个案例:老师突然叫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这学生没有思想准备,一慌张就什么 “你看看你,上课不专心,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会说不清。老师就板着脸说:带着不屑的口吻与讽刺之意说: 吃得这么胖,脑子却这么笨。这种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话,会使孩子的心灵遭受极大的伤害,也会损害老师自身在学生新中的形象。更严重的是,其他学生听了也会跟着效仿,使这个孩子在同龄人中很难抬起头来,这种压抑的心理很可能产生可怕的后果。

2、没有针对性

评价目标随意表现:即评价缺乏针对性,使学生鲜有收获。教师常对学生说,“你必须努力学习了”、“你的想法很好”、“你做的真棒”。以此来表示对学生表现的赞同或者不赞同。但是,这种评价反馈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这种评价反馈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培养。无关痛痒的随意性评价就像蜻蜓点水,在学生的头脑中很难烙下较深的印记。这就需要我们评价一定要有深度,要到位,要有针对性。

3、取舍不当

一个问题的抛出有时会得到同学们很多不同的回答。在这些回答中有的标准答案,有的是麽棱两可,还有的是不知所云。我们往往只对于标准答案给予肯定评价。而往往,一些非标准答案中却隐藏着很好的教学契机,有时就是因为借助一个错误的理解而帮助我们理清一个难点。

二、解决策略及建议

1、评价语言的多样性

多一些儿童化的语言

数学课曾经一时是“乏味”的代名词,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每一个低年级学生,本来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死气沉沉”的氛围只能淹没他们的天性,他们应该在充满激情和趣味的课堂中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自己的课堂语言(这里指课堂评价语言)变得幽默,诙谐,这样,教师的个性也可渗透数学课堂,和学生打成一片,使整个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例如,在教学“妈妈一共买了 8 个苹果,小明吃了 2 个,还剩几个苹果”一题时,一个学生列式计算: 8+2=10 ,他还振振有词地说:“题中有‘一共'就是用加法嘛!”我没有立刻用“对”或“错”来做出判断,而是先表扬他听讲专心,记住了“一共”是表示求和的意思,接着问:“妈妈一共买了 8 个苹果,吃了两个变成10 ,反而增多了, 那老师买来几个苹果请大家都来吃,明天老师就变成卖苹果的了,为什么呀?因为老师的苹果越吃越多呀!”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个学生自己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并随即修改了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类似的问题也难不倒他了。不难发现,老师一句善意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既达到了指正的目的,学生也不会反感,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谓两全其美。

多用赏识鼓励的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朵花、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赞赏与鼓励,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案例:

生1:“0”像橄榄球

生2:“0”像 个鸡蛋

师: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善于观察。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肯定性评价语言、忌重复忌拖沓。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例如:有几次我见到他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就点名要他回答问题。当他回答正确后,便立刻表扬他"你的答案非常正确!老师真希望能再次听到你完整的答案。"如此几次之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变得又大方又积极了。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为人师者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氛围,利用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让他们喜欢上这门学科。我还见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说得比老师还要棒!"

家长开放日,一位教师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老师第一次从口袋里掏出两捆小棒,第二次掏出五捆小棒,要求根据这两条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学生沉默了一会儿才有几只小手举起来,可能是众多老师和家长的参与,让入学时间还不长的学生怯场了。老师请一位学生回答后,及时评价说:“这位同学能第一个回答问题,真勇敢!”一下子呼啦啦举起了一大片,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评价说:“你能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正因为这个问题的出现,给大家以启发,谢谢你!”激励学生敢提问题、愿提问题,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当发现小组比赛中,落后的小组还能认真完成,老师表扬说:“虽然其他小组都已完成任务,但你们还能坚持把它做完,这组同学很有毅力!”

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赏识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更多的热情,更热烈的讨论,引领课堂走向高潮,师生共同享受创造的愉悦。

提示: 激励性评价语不只是赞扬

一味地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表扬与批评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如果只有表扬,而没有批评,学生就会沾沾自喜,觉得有点小错误无所谓,不能及时改正缺点。在学生放任时、自满时及时给予警醒,中肯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意见,这对学生的长足发展非常重要。激励性评价语要把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度,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当然,批评要如和煦的春风,要讲究方式、方法。例如片段1中,在肯定学生积极探索的同时,委婉地指出学生的回答是不严密的,橡皮的某一个面是梯形,车前盖是立体图形,梯子的形状是梯形,而不能说梯子是梯形,告诉学生数学的语言讲究精练、严密。这样,客观、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这样婉转、诚挚的批评,我想学生会乐意接受。

当然,批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提倡:在批评前,先对学生的成绩加以充分的肯定,私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具体地、针对性地善意地批评,就事论事,做到言之有理,让学生心服口服。批评时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绿色批评”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多用启发性的评价语言

启发、引导性评价语言是教师主导地位决定的,教师的语言不能引导学生思维,这样的语言是干巴的,这样的课必然是无味的。《字母表示数》一课中,老师评价了学生用字母b、c表示眼睛的只数、腿的条数的发言后,提问,还有不同的编法吗?当学生编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再提问,这两种表示法那种好些?你是怎么想的?启发扩散思维,启发比较思维,启发暴露思维过程,引导思考、交流、比较、选优,体现数学是思维体操的特性。《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概括出来后,老师问: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或者有没有新的问题提出来?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三个问题:“相同的数”可以是0吗?;真分数、假分数是不是都可以?“相同的数”可以是小数吗?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发现,解决分数基本性质中相同的数不包括0的难点。难点的突破不是教师告诉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究发现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平等中的首席”,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因学设教 ,启发引导,让学生体验教师的友情。

多一些诙谐与幽默的评价语言

如果数学课堂用上一些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数学课堂也可以充满激情和趣味。例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孩子们真安静啊!看哪,第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

如果课堂中出现突发事件,教师也可以通过幽默化的评价语,不仅能使原来濒临"崩溃"的课堂"起死回生"。有一次课上,我在黑板上演示"汽车行使"时不小心碰到了挂在上面的小黑板,于是出现了“板掉生叫”的惊险场面。幸好我立刻反应过来,及时说:"看到没有,同学们,以后你们开车时千万不要像老师这样不小心,担心''翻车''呦!"学生笑了,但这是善意的笑、愿意继续学习的笑……

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适当使用肢体语言

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非语言式评价,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激情的拥抱等等。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当我发现一个平时好动的孩子很守纪律时,我会摸摸他的头,朝他笑一笑,以示鼓励,这个时候,这位学生的上课精神会很好。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当小朋友精彩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与他握握手;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即改正时,我会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有时为了不影响课堂整体的教学气氛,教师可以一边讲课,一边很自然地走到这个学生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或面带微笑,并用眼睛关切地看着他,巧妙地提醒他注意并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果是很不认真的,也可以用严厉的目光注视着他,直到他停止小动作,脸红为止.这些无声的态势语言评价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都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善于使用各种语句、语气

评价语言的句式主要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试想一节课都是一个调子,学生的兴趣会很快消磨殆尽。如果我们学会用不的语句、语气,学生一会在紧张的思考环境中,一会在松弛的聆听环境中,一会又在惊讶、惊喜、惊奇的兴奋中。这一节课一定是很有吸引力的。

2、评价语言的时机

(1)当学生回答正确时

当某位学生的回答刚好是教师心中的答案时,教师往往会立刻对其大加赞赏,这似乎在暗示着其他同学:这位学生的回答近乎完美,不可挑剔。这时,即使其他同学有另外的想法和见解也不敢说出来,一种无形的压力扼制了他们回答的欲望。因此,老师应该先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可以转过头来问问其他同学:“你们是这样想的吗?”“还有谁愿意来向大家陈述你的想法。”等大家的意见达成共识后再进行肯定性的评价。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他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很有见地,有时教师不得不为他们的独特思维而拍案叫绝。可此时如果马上进行评价,就有可能教师知道了,而其他学生还云缠雾绕的,听不懂。此时,教师可以将评价的权利让给其他学生:“他的这种方法,谁听懂了?”“你觉得他这个方法怎么样呢?”然后接着问:“好在什么地方?”

(2)当学生回答错误时

当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发生错误时,教师在课堂上倘若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会阻断学生的探究与思索的欲望,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此时如果能把握好评价时间的度,合理推迟评价,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围绕问题展开自由的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形成正确的观点。教师再相机进行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教学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来判断学过的几何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一组同学认定“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他们认为“沿平行四边形对折的中线剪开旋转后再拼在一起,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对于学生的这个错误论断,教师没有立即评价指正,而是进行延迟评价,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们在畅所欲言的讨论中相互启发,最终形成了正确的认识。

(3)当学生表达不清时

学生在表述计算题的算理或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时,很多时候学生心里知道,可是站起来发言时却是支支吾吾的说不清楚。这时,如果教师用厌烦的话语打断了学生的发言,学生就会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甚至会蒙上自卑的阴影。如果教师能耐心地倾听,及时用评价语“别急,慢慢说”鼓励他,或者用提示性的评价语“先要看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再按要求解答”启发他,再给他一次机会,学生往往能顺利地表达出独到的见解。

(4)当课堂遭遇尴尬时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节外生枝”,出现尴尬的场景。教师要善于用灵活机智的评价语将尴尬巧妙地化解。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类”时,让学生课前搜集身边的分类问题后组织学生讨论。从书店到超市,从车站到医院,学生列举了许多典型的分类问题。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我知道上厕所也要分类,男孩上男厕所,女孩要上女厕所”。学生充满童真的语言,招来了哄堂大笑,这位学生顿时感到十分尴尬。教师立即意识到大家的笑声使这位同学感到了难堪,也使他对自己的发现产生怀疑,于是教师走过去摸着他的头微笑地说:“上厕所是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分类问题,但我们谁都没有发现,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教师巧妙评价使学生将尴尬化为了自信。

(5)当遇上特殊学生时

在课堂中,特殊学生同样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他们也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下面是一个教师针对一个特殊学生进行评价的案例反思:

我班有位男生是一个有点特别的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只会在一边流泪,怎么办?在平时的课堂中,为了保护他的积极性,一般都是让他回答他已经做好的,然后鼓励他一番。今天课上的情况和以往也差不多,在进行全班校对的时候,他还只是完成了一半。在提问一道基础题“300公顷=( )平方千米”时,虽然没有看见他举手,但我还是叫起了他。磨蹭了半天,他才站起来,嘴里嘀咕着:“我还没有做好啊。”他原以为我会叫他坐下,“没事,那你现在想想也来得及。”我反将他一军。“可是我真的没有做好啊”他反复重复着这句话,说着说着,眼泪又出来了。而此时,旁边也有一些同学在催促着:“快点说呀,别浪费时间了,等会儿还要做作业呢!”在老师和同学的双重压力下,他抽搐得越来越厉害,似乎受了很大的委屈。换了平时,可能我会就此打住,让他坐下,但是这道题只要稍微转个弯就能得出结果,何不鼓励他大胆回答,“你为什么不好好想想呢,其实你会的呀。”也许是因为没有把握,他始终还是不愿意开口。“别怕,勇敢一点,说错没关系的啊,如果你不说,你就永远都不可能战胜自己,就不可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试试看,你行的。”我在一边鼓励,希望他能拿出点勇气。“300…公顷=…=3…平方千米”,他一边哭泣一边回答问题,虽然声音断断续续,但我已经完全能听清楚他的问答,“真了不起,你真的做到了.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教师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他的心情在慢慢平复。在讲解下一道题的时候,当我转身想檫去黑板上的板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时,他忽然开口说话:“老师,这个能不能慢点檫,我想记在书上。”我太意外了,原来还在担心他会不会因此讨厌我,担心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就这样在我的坚持下被无情地毁灭,现在这种担心不但完全没有必要,反而让他变得更上进,我暗自庆幸着。

3、赞美与期望的心态

(1). 要饱含对学生的期望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教师对学生存在着积极的,合适的期望,那么,每个学生都能比现在做得好。对答题有失误的学生,不能用“真笨”、“真差”等贬义语言来刺激他,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两题,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你一定能赶上来!”“今天你的作业没能得‘优'但是比昨天有进步,再写认真一点,一定能和××一样得‘优'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的氛围。

在一次 20 以内加减法口算比赛中,规定 10 分钟完成的题,一个男生一半也未完成,原因是最近家人比较忙,没时间督促他练口算,我找到他说:“其实你的反应是很快的,只是这次你还不太熟练,只要每天加强练习,熟练之后,一定也能算得又快又准,老师相信你能行的,一个星期后我们再比一次,你有信心吗?”他郑重地点点头。再次比赛,他果然进步神速,而且养成了在家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在某种意义上,被评价者认同,比知识的正确性更重要,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长远效果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置于重要评价地位,注重评价语言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在否定性评价语言中,没有指责和嘲讽,有的只是老师殷切的期望,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感悟了。而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结果吗?

(2). 用赞美去教育

非洲的巴贝姆巴族,至今保持着一个独特的生活习惯,当族里有人犯错误时,全族老少放下手中的工作,围坐在一起,每个人都要“数落”一件这个犯错人曾经为族人做过的好事,直到“数落”完为止。巴贝姆巴族这种看似离奇的教训人的方式,其实隐含着深刻的教育学原理,更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尝试用赞美的方法去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当你说他(学生)好时,他才会好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语),试想,如果没有一位伟大的母亲用鼓励话教育儿子,怎么会有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呢?

我让学生观察一幅挂图,然后提一个问题: 9 只蚂蚁抬一只大青虫,还有 3只在“助威”,有一学生答:“小蚂蚁要把青虫抬到哪里去呢?”“你提了一个别人都想不到的问题,你的问题真独特,能不能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呢?”学生意识到自已提的问题出格了,马上又想出了新的数学问题。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错误”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缺乏冷静的思考,缺少赏识性的分析评价,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用赏识与赞美沐浴孩子的心灵,学生的心灵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展露。

其实,课堂评价语言的鼓励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扬长避短”,莎士比亚曾说:“夸奖他事实上并不显著的美德。”要想矫正某人的错误,不妨反过来赞美他的另一面,他才会迎合你的期望,自我矫正。尤其是外人和尊者的肯定,有了别人的肯定,自己的存在就有了充实感。我们的教育前辈也不乏“激励赞美”的高手。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曾留下“三个糖果”的佳话,孔夫子所提倡的“长善效失”流传古今,我们何不从中学习一二,让我们的学生也“扬长避短”呢?

一个不擅长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悲哀。周弘老师曾说过:“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好孩子需要赏识,而且赏识教育能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抱怨不能改变坏孩子,抱怨反而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自信、学会欣赏他人,更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

4、评价语言的目的性

(1)培养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然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评价:“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如果要培养学生会说的习惯,可以这样评价:“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

如果是培养学生会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

如果要培养学生会做的习惯,可以这样评价:“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第×组的××同学可真棒!为自己这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呢!”“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你的进步使老师感到特别高兴!”等等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

(2)激励学生发展。

学生的潜能需要教师用口语评价来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并引导学生将这种成功感转化为新的学习动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下面这些激励学生成长的评价语值得借鉴:“你敢于向困难挑战,我要向你学习!”“你真有毅力,能坚持研究这么久!”“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你的发现很有价值,你的发现对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很大帮助。”“ 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等激励了学生奋发向上。

(3)鼓励质疑思考

学生敢于质疑,他们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识,不再“唯书”“唯师”,教师适度的赞美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催化剂。在教学实践中,“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你的回答使我们刮目相看。”是一些教师常用的鼓励学生质疑的评价语。

如,在整理和复习“三角形”这一单元时,当复习到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的特点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时,有学生问:“老师,可以说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吗?”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在引导学生讨论后,老师及时对该生进行了表扬:“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能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问题,老师喜欢你。”其他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又提出了: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等腰三角形中有直角三角形吗?……由于教师及时的鼓励,课堂气氛活跃,其他学生也从中受益。

(4)关注合作学习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的课堂教学里被广泛应用。在评价时,将小组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例如:“你完成得好极了,如果能帮助你的同桌,那就更好啦!”“你是一个很优秀的记录员不仅把观察的内容详细记录下来了,而且还写得非常端正、清晰!“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他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评价,既注重了方法的引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5、几点建议

(1)不要急着给予评价,要给学生思考和作出判断的时间。正如杜威所说:“许多儿童由于缓慢,由于不能迅速作出答案而受到指责。其实,他们那时正花费时间聚集力量以便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问题。”在这种场合下,若不提供给他时间和闲暇,从而不能作出真正的判断,那就是鼓励迅速的但却是仓促的浅薄的习惯。

(2)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捕捉价值

当学生的想法和教师不一致的时候,首先要尊重,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想法;其次就是要捕捉学生想法中的价值。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此处不应只是简单地“对错判断”,更重要的是做“价值判断”,即判断学生的想法是否有价值。

(3)重复确认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重复确认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让发言的学生自己重复,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去重复他的想法,或问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听明白刚才这位学生的说法,这样能使全体孩子都关注到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提问:谁能把他的做法再说一下,让我们更明白吗?

进一步,对于有价值的想法,教师还可以通过追问等方式激发生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做法进行比较,在交流中突出不同做法的价值之处。可以询问学生:你们同意这个方法吗?你们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4)对学生出现的困难提供有效帮助

实际上学生的困难或错误也是一个非常有重要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关注,并在课堂中巧妙利用,同样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推动和深化作用。

鼓励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对待学生困难的有益做法:等待、善待、期待。首先是保护学生的自信心,由纯粹的否定转而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力图去发现其中的积极成分,真正把困难当成资源来利用;其次是允许学生解释并改正,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引发其他同学思考的过程;再次是提供适当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反思和思维冲突,通过直观材料是学生在自我反思中达到对内容的理解。最后是教师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能放松地暴露自己真实的想法。

五、总结

我们要牢牢记住的几点: 学会:等待、善待、期待。

注重:激励、鼓励、目的。

善于:陈述、惊讶、疑问。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